來到號稱費斯托(Festo)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中心——濟南工廠之前,筆者盡管腦補過一些畫面,也參觀過不少自動化巨頭的在華工廠,但還是被這家位于濟南高新區,占地高達43萬平米的超級工廠所驚到了。
今年正值Festo集團全球慶祝100周年之際,這家濟南工廠媒體考察之行正好完美地詮釋了這一百年品牌在中國多年來給筆者帶來的印象——專注、專業、低調、強大。
而要成為一家超級工廠,至少從工廠規模、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ESG可持續能力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必然超越一般工廠。下面,筆者便分享一些此次濟南工廠之觀感,管中窺豹。
超級工廠的進階之路:規模躍遷
從2007年收購濟南的一家本地氣動生產商開始,到2016年響應政府號召啟動孫村新工廠建設項目,并于2020 年全面投入使用以來,濟南工廠已成為Festo全球最大的生產中心和中國本土最大的物流分撥中心,建設有機加工、壓鑄、注塑、表面處理、裝配和包裝運輸等多個生產車間、物流中心、體驗中心、雙元制培訓中心、潔凈室、實驗室和智能制造平臺等,目前75%以上的核心產品已完全實現了本地化生產,包括氣缸和電缸、電磁閥及閥島、氣源處理產品共2萬多種,以全球統一的質量標準生產并向Festo全球客戶供貨。
超級工廠的進階之路:標桿打造
圍繞工廠自動化、過程自動化、生命科學、教育培訓等領域客戶快速增長的需求,以及Festo業務版圖持續向“氣電融合、軟硬兼顧”的延伸,濟南工廠的建設從開始便致力于打造成工業4.0的全球性標桿工廠,以形成“高產能、高本地化、高交付效率”的核心競爭力。據廠長陳峰介紹,濟南工廠的工業4.0戰略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包括:
●技術革新:各車間全面采用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包括機器人、視覺識別與檢測、PLC、SCADA、AGV、ANTON、MES、APS、能源管理、預測性維護和ERP 系統等,而涉及設備運動控制的部分均采用了Festo 自己的各類氣電產品,為客戶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工廠驗證實例。工廠通過自動化和數字化的集成、融合,致力于打造少人甚至是無人工廠。
●人機協同:采用自適應機器人技術、智能操作界面及模塊化設計,降低操作復雜度,提升效率。
●人才培養:通過雙元制教育、Festo Didactic 教學培訓業務及世界技能大賽合作,為行業輸送新一代技術工人。
事實上,作為當前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的典型代表,濟南工廠非常適合建設成為工業4.0的標桿,獲得在產能、成本和柔性化方面的巨大價值回報,譬如基于Festo AX工業智能平臺,進一步利用AI優化設備能效(OEE)與預測性維護,將質量抽檢率提升至100%,或者是使40余種閥體做到產線0換型,產能提升5倍。
超級工廠的進階之路:ESG成就
作為濟南市首批“綠色工廠”,費斯托濟南生產中心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表現亮眼: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光伏發電、雨水回收、中水回用、熱能回收、日光照明、感光燈控、土壤保護等各種途徑,持續向工廠ESG目標邁進。
據介紹,該工廠目前已投入6.8兆瓦屋頂光伏系統,年發電800萬度,減少碳排6,000噸/年;通過Festo AX智能平臺,監測壓縮空氣泄漏,優化能耗,年節省電費超600萬元……自2024年起,整個Festo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范圍1的碳抵消和范圍2的碳中和,比計劃提前了2年,同時濟南全球生產中心也被評為濟南市綠色工廠。
參觀期間,筆者發現工廠食堂門前還有一個湖,湖水頗為清澈——據說整個湖水就是來自處理后的工廠排放水和雨水采集,還可用于中水回用。
超級工廠的進階之路:人才為基
濟南工廠的標桿意義其實已超越生產本身,其“產教融合”模式與職業院校合作,提供FACT認證體系,培養智能制造人才。同時,作為世界技能大賽設備供應商,也為培養工廠技能人才和推動行業技術標準升級提供了助力。
其實,濟南工廠的超級工廠進階之路,不但代表了Festo集團堅定看好中國,從生產、物流、研發和人才逐步深入的本地化戰略,包括一些全球最新發布的產品在這里進行全鏈生產,而非只是一些中低端產品、低附加值工藝的遷移,也同樣展現了中國制造從簡單復制產能到創新反哺全球的宏大敘事,成為中國邁向智能、綠色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
最后謹以此文,為費斯托集團百年生日賀,為中國制造業的蝶變賀。